演講中遇到不會的提問,我們該怎麼面對
這是我覺得很多初次上台的朋友會擔心的問題
這不只是講師,很多個人品牌的經營者
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很尷尬吧!本來很開心的分享
當我們已經乘載了學員的信任時
結果一個學員問了
「一個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時」
整個氣氛就冷到不行了
一股面紅耳赤的尷尬
甚至影響到了你說話的語調
也開始「抖音」了
但是就像是我常說的
很多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是第一次遇到
但是從這個產業與行為的模式中去觀察
這個問題早已發生過了上百次了
你絕對不是第一個
擔心被聽眾問倒的人
你也絕對不是第一個
真的被聽眾問倒的人
所以關鍵是我們怎麼解決
以下提供幾個方法給大家
我先分享第一個方式(俗套)
但是也需你在看完第二與第三個方式之後
你就不會需要這個方式了
或許也可以這樣思考
要是你真的「懂」第二第三種方式時
你就不會去使用第一種方式了
大方承認,解析問題,一起成長
這大概也是我年輕時的心態
因為那時候我會覺得
哪有一位老師需要承擔「問不倒」的責任
這樣的自我要求有點不切實際
但是「一起成長、一起尋找答案」
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到的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個我們真不會的問題時
我會這樣說:
「同學,你問的這個問題真好」(讚美)
「這是因為這個問題要解決起碼
要去思考的面向會有A、B、C這幾個面向
甚至還會有階段與產業別的差異
所以針對這問題我只能提醒幾個點
你參考一下」
(拆解問題,拆解問題就一種貢獻)
「所以針對這問題我現在只能分享
這幾個觀點給你
但是我很開心你問了這個問題
因為也讓我多了新的思考的角度
所以要是你願意的話
課後我們留一下聯絡方式
我會回去研究之後與你分享
也會寫成一篇文章給大家
讓大家不用再去撞同樣的牆」
(問題追蹤、研究問題與共享承諾)
這就是我以前處理的第一種方式
我想這樣的應對與態度
其實就算你不會,你也展現了
▌一位分享者對知識與問題正向追求的心態
也算是一種身教了
相信不會讓大家對你的印象有太多的扣分
但是要記住
這樣的事情一場分享會中只能使用一次
兩次就是極限(有點誇張了)
三次你自己要去檢討了
接著跟大家分享回答問題的第二個層次
記住核心的底層邏輯
「解決問題的兩個時間點就是當下與不讓他發生」
今天我就只跟大家分享一下「當下」的方式
先定義假如你在某個領域是有些經驗的人
可以考倒你的問題,絕對不簡單
同樣的這樣的問題
也絕對不會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所以當我們有這樣的認知的時候
你就可以這樣的操作
「這位同學問的問題很關鍵,
因為他可能牽涉到的層面有ABC很廣
所以我想問一下現場的各位
是否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有遇到比較輕或是更嚴重的可以舉手嗎?」
(依舊要有拆解問題的貢獻)
更重要的是這句話
「有遇到比較輕或是更嚴重的可以舉手嗎?」
增加這句話的影響力
更輕更嚴重不就是全包了? XDDD
所以一定多少會有一兩個朋友舉手
要是有很多人舉手那就更棒了
「很棒,那這位舉手的朋友
你遇到的問題是更輕還是更嚴重?」
(基本互動,讓聽眾簡單的動口)
(不管他回答是更輕、差不多、更嚴重都好)
「喔!原來是這樣,那可以也跟我們大家
簡單的描述一下你遇到的問題嗎?
因為我相信大家的產業或是產品不同
多少都會有些差異,所以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問題嗎?」
▌這很關鍵,因為同樣的問題要是
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描述,
你鐵定會有另一種觀點產生
同時這些時間也是幫自己的腦袋預備
與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
「那你都怎麼面對這樣的問題呢?」
(蒐集不同解法)
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解決的方式
只是看是徹底解決還是部份優化了
即便對方雙手一攤
「老師,要是有解決方式我就不會來了」
大家應該也都會報以一陣幽默
其實我們剛剛在做的就是業界的市場調查
我們在調查「問題的範疇」與「既有的解法」
「問題的範疇」由不同的人、不同領域、階段的人來描述
你鐵定可以從中聽到一些有趣的啟發點
這是第一個動作
「讓我們自己可以有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
你就有機會去思考出可能的「回答」了
要是運氣好有人有解決方法那更好
那我們只要再優化他的想法就夠了
你沒有解決所有問題的義務,但你永遠都有優化事情的可能
最後我覺得回答難搞的問題
的最後一個關鍵點是「心態與目標」
心態:我覺得我應該要有答案
目標:我覺得我要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很多年輕分享者的心魔
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
你沒有這個義務與責任
所以其實真的你只要提出
「優化的方向就好」
提出你想要分享的角度就夠了
所以大多數的問題
我們只要用「分享一點優化的方向」的心態
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目標設定好,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以上
讓大家可以有另一個方向去
面對那些現場中的臨時問題
「有優化的方向就好」
希望可以在一些關鍵的時刻
給大家一個參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