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裕,我想相對於這個詞的應該就是職業講師圈流傳的那一句話「不是餓死,就是累死」。
那一天找我諮詢的一位職業講師,他很仔細地列出了自己想要諮詢的題目,其中有一題相當的有意思,他說:「老師,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工作總是非常的忙碌,而且忙碌也不至於讓我自己安心,總是有一些焦慮,但是總覺得你的生活很有餘裕,所以想要問問老師你怎麼做到生活中的餘裕的?」
一、滿課的講師生活,好嗎?
我是很驚訝地發現原來大家對我的看法,竟然會有餘裕這樣的印象。我以為比較多的印象中我不斷地在嘗試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忙忙碌碌的到處跑。
其實我過去也是相當的忙碌,2019年我有185場的邀約,2020年我有200多場的邀約,就連我自己都不覺得餘裕這兩個字跟我有關。在2020年當一些講師有時候會說自己連續五天的課程很累,我只是在想自己何時可以不用上課,因為有時候一個月包含六日我也只有兩三天的休息時間,甚至當有些邀課單位跟我說這次招生不穩,可能要取消時,我只有開心,因為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兩天。
2020年之前的我是忙碌的,真的要說餘裕,我想我只能說在忙碌之中,我對生活經濟上算是安心,但是還稱不上餘裕,其實真正的關鍵是2020年底我開始了規劃自己的產品線:「陪伴式講師訓」與「策略思維商學院」。
這是很有意思的點,因為當我有自己可以規劃的開課時間,我突然可以規劃自己的營收了?在這瞬間我突然懂了,為什麼今年我可以有所謂的餘裕了。
二、 餘裕來自於你對營收的可控與不可控的比例
(一)不可控的營收:
企業內訓,雖然有些內訓是年度計畫,但是大多數的內訓邀約是臨時性的,企業內訓的營收特性是低單價,但是邀請次數是可以隨著歷年經營而累積越來越穩固的營收與有可能一個禮拜有四五次的邀約,是一個可以累積到高頻率的營收模式。
不可控的營收簡單的說就是這需求是被動的邀請,而不是自己可以規劃的,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無法說,我這禮拜要有四家企業內訓的邀約,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有沒有邀約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二)可控的營收:
公開班,當你有了一些累積之後,你大概可以預估這場公開班可能收到幾位學員,你自己可以決定一年你要有幾場公開班,搭配上一些達成率的考量,你就大概可以預估出今年在這條產品線上的營收。
我的策略思維商學院一年的課程,一個學員收一萬五(2022年會漲到兩萬起),預估30人,達成率考量大概也有25人,那我就可以初估策略思維商學院可以幫我帶來的營收約30多萬。
我的陪伴式講師訓一年的課程,一個學員收三萬(2022年會漲到三萬五起),預估一梯10人,預計在第一季會開兩梯,所以大概是20人,那我可以初估陪伴式講師訓可以幫我帶來的營收約60多萬。
也就是這兩個我自己掌控的產品線約100萬的可控營收,假如我的年營收目標是100萬的話,那我今年的營收目標已經達標了,我只需要多接幾門企業內訓,就可以抵掉這些課程的營運成本,讓這100萬走向淨利。
但是如果我希望今年的營收目標是200萬的話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那幾門企業內訓之外,我還需要創造100萬的獲利,以企業內訓一天三萬來思考(管顧公司合作)我就額外需要上33天的企業內訓。
一年12個月,第一季做了公開班的醞釀與規劃,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了,也就是對我來說我必須要在剩下的九個月中,達成33場的內訓邀約,這時候我就可以評估這數字是否容易達標了。讓我們來營收試算看看:其實一個月只要平均有四場企業內訓就可以!這樣內訓的邀請數字根據我過去的市場經驗來說,是相當容易達標得。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我知道之後每一個月除了「陪伴式講師訓」需要花我一天/每月,「策略思維商學院」需要三天/每月,我還需要接四天的企業內訓,也就是一個月我只需要講課八天,大概就可以創造200萬的年度獲利了。
剩下的20多天我可以分配10天做自我專業提升的時間,另外10天就是我可以休息陪伴家人的時間了,我大概可以感覺到這樣的數字中所代表的餘裕了。
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