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其實所有的知識經濟自雇者都很適合讀這篇。「老師我適合當講師嗎?」,這個問題從我開辦《職業講師的商業思維》開始,到現在我開《陪伴式講師訓》都是三不五時被問的問題…
我們從幾個面向來作自我的篩選:
一、個性層面:喜歡學習、分享、分析與聆聽的個性
在這邊我不強調學習,我會把學習當作是分享與分析的結果,也就是說學習不會只有從書上或是課程中來,對於生活經驗的分析與分享,就是把生活當作一種學習的方式。
而這裡面我覺得無可避開的就是分享,分享的個性會決定你當講師是否開心快樂,分析的個性未決定你當講師的專業深度,所以我會用這兩個個性來當作自我篩選的主軸。
而懂得聆聽的習慣是,對於學員提問的掌握度的底蘊。很多職業講師因為有了一些經驗之後,最常有的壞習慣是「為了證明自己很懂,打斷學員陳述問題,直接說出答案」。
我常說「人要懂得對現實謙卑」,聽完每一個學員的提問,是相信每個問題中有巧妙的不同之處,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回答到學員的心裡,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對於問題有方方面面的理解。
包含對於提問者目前人生階段與能力的理解
所以懂得聆聽我覺得是一個職業講師精進的核心能力,讓學員的問題來引領我們的成長,這樣才有風格,這樣才懂變化萬千的可能性。
二、專業層面:這就是資格論了
當然這邊就要先切分你想要教授的主題,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
非專業主題就是比較柔性的服務,應用的情境不是在職場,像是:內在對話、兩性溝通。這邊強調的是頻率與戰功,過去妳已經有相關的經驗了嗎?或是已經輔導過多少人呢了?建議以20人為基本數字。
而專業主題就是職場中所需要的那些專業能力,像是:專案管理、簡報技巧、談判溝通、數據分析或是工具操作,這部分的資格就明確了。簡單來說可以直接定義自已是企業內訓講師,基本上我會建議你有兩個關鍵要素。
1.三年以上的主管經驗(有第二階主管的經驗更好)
這表示你擁有「團隊建置與營運經驗」,這會成為日後講師之路的天花板,沒有營運經驗的講師不是沒有專業,而是沒有經驗,這樣是無法有和高階主管(日後的學員)對話的能力的,因為無法同理。
2.有具體戰功(這是很關鍵的經歷)
在真實的世界中有戰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表示你可能對內的溝通與對外的進攻,都有不錯的處理能力。而且我們可以從戰功中萃取你自己獨有的經驗與能力,這一定是屬於妳自己的實戰風格,而不是從書上得來的,算是一個職業講師的核心價值所在。
三、從市場層面來思考:這是年輕講師最卡的地方
過去我常說,一個職業講師,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一個職業講師的商業思維決定了他的職涯高度。所以這部份的檢核點就直接會在市場操作面了。
我會用這兩點來檢測一般講師面對市場的能力:
1.是否已經寫超過20篇的文章
我想你可能會問:為何是20篇文章?這是因為就我過往的經驗來看,人的短期經驗,可以熟悉的運用的部分大概就是10篇文章的量,要是超過10篇就表示你擁有初步的研發的能力、挖掘自身經驗、或是撰寫行銷文案的能力。
2.是否已經上台分享過10次以上
在這一部份我要求上台過10次,這除了驗證你的實戰之外,我有一個額外的要求,就是你要在超過五個社群中分享,不能只在單一通路上分享,這是要驗證你的通路力,而不是只有上台經驗。
3.可以分享的主題是否有2-3個?
這是另一個很關鍵的底蘊,產品的研發力。我們生活在一個社群的時代,而社群必須要搭配產品研發力,才可以產生延伸性的價值,因為你的鐵粉基本上再喜歡你的課程內容,也很難來上同樣的課程兩次以上。
所以為了要可以經營既有客群,你的研發力就是一個關鍵,沒有研發力的講師就算有了社群,也無法獲得什麼樣的優勢。
所以在市場層面上我們的檢查點就即是以上,一個人適不適合投入職業講師的關鍵,就請大家可以自行盤點一番。